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馬來西亞人的消失 / 遲鈍的生活 (02/17 火)

昨天以為春天終於要來了,今天就下起大雪,看來冬天還捨不得走。

隔壁的馬來西亞人搬了一整天的家,對了,我有說他們房間有兩個人嗎? 兩個男的,一個長得比較粗獷,開關門常常用甩的,但是對於做飯比較拿手的樣子。另一個長得比較俊秀,一樣會甩門,做飯手藝普普,把微波爐搞到燒焦的就是他。至於兩個人,都有在宿舍裸上半身、甚至是裸睡的習慣。(?)

下學期又會搬進哪個國家的人?

(P.S.就是他們洗完澡裸體走出來後嚇到掃地阿婆的)

--

下午跑去圖書館翻了翻閒書,圖書館的雜誌還真不少,而且都很值得一看,台大我會翻的大概只有商周跟國家地理雜誌,偶爾看看科學人這樣。日本真是很幸福的國家,在日本生活久了,人都會鈍下來。草莓每一粒都又大又甜;車子都會盡可能的停下來禮讓行人,即便違規的是那個行人;外國的原文書不用半年就會有和譯本(日文版),也不是那麼需要英閱能力,反正老師上課、考試都用日文;學生上課沒有動力是老師的錯,除了分生,在北海道大上的課,每個老師在台大相信都會被評為好老師;出外用餐時,每個店員對顧客都畢恭畢敬,彷彿少了你這個客人這家店就會倒了。

一個年輕人長期生活在這種國家,很容易就會失去鬥志。我能理解為什麼日本人會恐懼出國,主要因素是語言不通外,再來就是抱有 全世界都很恐怖 的觀念。當某次在書店翻開一本介紹出遊亞洲各國的注意事項中,寫到台灣凶惡度有兩顆星(滿分五顆)、媚惑度(與情色相關)有三顆,我就笑了,可愛的日本人,台北東區的夜晚兇狠度與情色度還比不上薄野的一半呢。

--
逛Jusco發現便宜的鮭魚片,就買來炒了盤鮭魚炒飯,但不知道是不是油放不夠,味道還是差了一些些......

生活快半年所不知道的事 (02/16 月)

更新網誌,欠了快半個月的網誌沒更新,連日的考試跟出遊,直到今天才有足夠的時間好好處理。

前幾天才知道惠迪寮竟然有浴缸,而且藏身在每一棟一樓的浴室,今天想起就特地去參觀了一下,X,還真的有。不過自從那次在名古屋YH的澡堂發現水面上浮有污垢後,就對這種澡堂失去信心,加上打掃的阿桑是一隻手套掃遍廁所馬桶、浴室、廚房流理台、走廊,天知道她會不會用馬桶清潔劑來洗浴缸。(自從我看過她拿流理台用的清潔劑要洗我的碗後,我就再也不敢麻煩她了....)

但或許有機會,在離開惠迪寮前要好好地泡一下。

--

媽媽咪呀終於要在日本上映了。

日本電影院永遠可以晚國外這麼多月上映還不用怕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兩個。第一,日本人對於上電影院興致缺缺,第二,日本人都不抓檔案的嗎?國外熱門片如果沒有在國外首映後短期間內在台灣上映,那票房就等著好看了。

把MSN暱稱改成媽媽咪呀要上映囉,大家紛紛來分享與嘲笑日本檔期總是特晚,頗為有趣。

(不過也沒什麼好笑的,在台灣的日本片也是超晚,常常一差就是兩三個月,日劇就更不用說了。XD)

--

JR北海道因為連年虧損(今年從雪祭的乘客率來看,八成又要虧了),4/1起一堆票都一齊漲價,很明顯是鼓勵在北海道遊玩的人開車,管它的節能減碳啊。XD

這陣子常常翻一些有關過去國鐵時的書,原來以前北海道的鐵路比現在密太多倍了,現在北海道鐵路只能用半殘來形容,密度不足、班次過疏、速度不快,除了冬季可能還有比較高的搭乘率,要好好地玩北海道,幾乎沒辦法用鐵路來移動。(光一個點就要耗去兩三個小時甚至半天,同時又得付出昂貴的車錢,加上有些地方公車一天只有五六班,怎麼玩?XD)

不只國鐵民營化如此,郵政民營化後,一堆鄉下地方的郵局點不是撤走就是倒掉,關係民生福祉的機構民營化後,真的是民之所幸嗎? 中華電信民營化後,台灣網路真的很好很強大了嗎? 台鐵公司化後,你以為它不會廢掉東部一堆站跟車次,只衝觀光型列車嗎?

國營事業爛歸爛,有時我們仍然要為了些必要之惡做些犧牲,以維護自己的權利不是嗎?

小樽雪あかり / 失敗的聖地巡禮 (02/15 日)













小樽在每年札幌雪祭期間,會舉辦雪あかり的祭典,簡單說,就是用冰做成的燈罩,然後在裡面點起蠟燭以裝飾街景的活動(加上這次,是第四度去小樽了,天啊。)提外話,因為之前都過得太爽,結果一直沒去提錢,直到星期六才發現現金剩不到三千,但小樽的點燈祭是最後一天,不去就不用去了,咬著牙還是出發了,算算扣掉車錢,還有約一千多可以用。

地獄坂,是從車站那條往小樽商大的一條路,由於是斜率有10%(為什麼不是用角度?XD)的陡坡,故以地獄為名,同時,這也是最終兵器彼女中ちせ每天都要爬的登校路。爬起來是不難,但是淑女腳踏車就不用想了,絕對騎不上去,就算牽上去,下坡時就跟在玩雲霄飛車一樣high






ちせ的學校是以小樽商高為原型去描繪的






本來打算要去另一個聖地巡禮,不過往旭登望台的路因為冬天積雪(目視約70cm)封閉,一開始還好,走到後來雪比較鬆,腳踩得太重幾乎到膝蓋都會陷到雪堆裡去,加上一路上都沒有半個人,一想想起雪女的傳說,氣勢就弱了,走不到500m就放棄下山。





小樽銀行博物館內部(原日銀小樽分行)




雪あかり是這次走過札幌附近的三大雪祭中,個人認為最值得一看的。三大雪祭中,雪像跟冰雕都過份人工化,札幌的載歌載舞、旭川還放起了煙火。其實只要靜靜地在雪中點起蠟燭,那就夠了。雪本來就該是靜靜地落下,靜靜地化去,用過份熱鬧的祭典去琢繪它,反而超出了雪該有的相性。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小麥之家 / 便宜到炸的二手書店 (02/14 土)










2/14號,永欣烤了餅乾請大家吃,大家就約了在時計台對面的小麥之家聚餐(小麦の家),附餐的麵包很香,特別是放了南瓜進去,令人高興的是麵包可以無限吃,算是便宜又還算不差的店吧。

晚上逛了二手書店,日本的二手書店真是很有規模很強大,書也不貴,大部份都是五折起,還不少一本只要105羊(重點是都不是爛書XD),台灣人不知道是不是不愛買書還是書都直接丟了,沒有這種二手書店系統真是很可惜。(日本二手書店根本就是無料漫畫店,隨你看到爽) 碰巧遇上雜誌半價,搬了五六本雜誌只要六百多,真是佛心價。(雖然都是十年左右的舊書)

祝大家情人節快樂,日本可是沒什麼情人節氣氛呢。

留學生的歡迎送別會 (02/13 金)













為了留學生的歡迎送別會,把帶來日本一直沒機會穿的西裝拿了出來。(其實是意識到這次不穿可能就得原封不動帶回台灣了)

走出京王時,竟然下起了大雨,最近天氣不穩,有時下雪有時雨,然後突然給你個大晴天把路面變刨冰,在札幌生活很辛苦的就是這點。記得有人說,住在札幌非常方便,因為生活機能強,幾乎什麼都有,在上次送相機去清塵時才發覺,原來是因為所有公司的北海道分店都在"札幌",換句話說,如果札幌沒有,那就整個北海道甚至東北都不會有,另一方面,札幌的鬧區集中在北海道大以南、薄野以北,所以也不必舟車勞頓像東京一轉就得轉個兩三趟車才會到。

晚上,在一家名為300円的店續攤,真是有夠便宜的,一個雞排比我臉還大只要300羊。不過重點不在吃,聽了鮭魚的一席話,突然很有經驗值上升,然後發現過去都白活了的感覺。聽成功的人(他還剛好是成功的)分享心得真是很舒服,那種不是靠貶低別人成就的自信感,或許是我一直追求的。

函館嗑魷魚絲逛大街之旅 (02/12 木)


半夜走在駅前通,這次的成員是應微lab的外國人,雖說是外國人,但主要是以東南亞系的國家為主。(不知道為什麼,農學部收了一堆東南亞系跟拉丁美洲及非洲國家的留學生XD)
leader是lab中個性有點中性的茶谷,走路很痞的女生,每次lab餐會時,她都會來個一乾而淨(一気飲み,把約一兩公升的的酒一口氣喝光的自殺動作....),應該是這lab中酒量前幾好的女性。

在車上我都想好這次在朝市要吃什麼了,沒想到到了當地後,大家看了價錢直嚷嚷說實在太貴了,結果最後一群人跑去7-11買麵包裹腹當早餐,我也不好意思說什麼......(等一下,你們不是用觀光客身份來到這嗎?XD)

一群人在車站嗑完早餐,馬上就搭上市電前往第一個目的地,湯之川足湯(我已經去過兩次了....),這次比較不同的是,到了當地,發現池裡一點水也沒有,原來正好碰上清掃時間,水全放光了.......大家也就只好在旁邊發呆看老伯打掃。

當開始放水後,大家迫不及待的馬上就浸腳去泡,在冬天腳容易冷的日本,真是相當感激有足湯這種東西。旁邊的印尼人開玩笑的說:"我們可以把所有行程都刪掉,只要泡足湯就好嗎?" 當然是不行,就在水還放不到十公分高就離開了。

之後兩個行程分別是魷魚絲昆布工廠,魷魚絲真是太好吃了,因為是剛做好,加上處理方式不同,咬起來比澎湖的來得有彈性,味道也較香,重點是不會太乾讓你吃了一點就想喝水,有機會到函館,請一定要買當地工廠製的魷魚絲來下酒

中午在個靠海,名為函太郎的迴轉壽司店,這是我第一次在日本吃迴轉壽司。

"這邊有不是生的嗎?"孟加拉人問

"嗯.....我想只有蛋跟螃蟹"我回(他有三種蟹腳的壽司,天啊)

最後變成,桌上其他人都拿熟的在吃,然後只有我一個人直接用點的(那些比較好吃的都不會放在帶上讓它臭啊)。

"真像日本人"一個南非不知道是哪的博士生說。

這時候我才驚覺,還好當初來日本前有經過小倢小Q丸大長達四年吃壽司的訓練,不然至今我可能還是只敢吃蝦卵的嫩龜吧。想到小時候被大人逼著吃生魚片,到現在我吃得比他們還兇,但台灣吃到飽的餐廳端出來的生魚片,通常沒什麼好貨就是了,拿去煮火鍋還差不多XD

第一盤就先來一個蔥鮪軍艦,出乎我意料的是,它竟然是用煮過的鮪魚混了一點點的美乃滋,本來想說有機會吃到碎鮪的。第二盤就直接來個軍艦三昧跟他們的照牌函太郎卷,最後以鮭魚收尾。不難吃,但也沒有驚為天人的美味就是,我想便宜的迴轉壽司還是有個極限在吧。(但還是很貴啊XD)



下午的行程就相當觀光客了,參觀公會堂,逛每一條坂.......可是我要提的是,在逛高龍寺的時候(位於魚見坂上,外國人墓地附近),這次竟然難得讓我們進去參觀,上次經過時一直在想說這裡面到底是什麼東西,這次終於如願以嘗........結果就是要付出代價。

其實裡面,除了供神外,其他的部份就是類似靈骨塔的地方,沒錯,就是放先人的骨灰,但這又有什麼奇怪的呢?在上面有提過這次出遊的都是東南亞、南亞、非洲系統國家,對他們來說放遺骨的地方是"很新鮮的!"
然後你就看到一群外國人開始在本殿躺著拍神像(這在日本是被禁止的),跑到牌位前面比Ya拍照,最誇張的是有個印尼人,看到剛好有個骨灰櫃開著,就走上前去猛拍,雖然我一再提醒這些都是死人的骨灰,不過對他們來說,可能比較沒有這方面的禁忌吧。(最誇張的是,有個人還請我幫他在骨灰櫃前比Ya拍一張,再三確定他是真的要拍後,只好顫顫驚驚的按下快門,希望好兄弟別找上我.....)














行程最後還是一定要上函館山的,下午的函館山幾乎沒什麼人,當天天氣極佳,感覺整個函館市都懶懶的,像是還在睡夢中的貓。雖然山上刮著風,但看著暖暖的夕陽,讓人有種春天將至之感。

傍晚的bus就在NDS跟睡眠中度過,倒也不覺得漫長,這次辛苦那位領隊了,這次行程動線規劃得很漂亮,而且恰巧都是當初沒玩到的。
說到跟著走,我現在有些懷念小時候跟家人出國時都是跟團,只要跟著導遊走,吃吃喝喝拍拍照,上車睡覺下車尿,雖然自助的好處是可以體會更多,但是每次出遊都得做一堆功課總是讓人疲倦。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札幌雪祭つどーむ會場 (02/11 水)




(當時看到這幕,心中突然寒了一下,眼睛沒神的雪人一多還真的很可怕)




到了札幌雪祭第三個會場つどーむ會場。這個會場位於丘珠空港附近(真正位於札幌的機場),在會場附近不時還可以看到飛機起飛,不過讓我比較意外的是,在這裡竟然也有個巨蛋,雖然比不上札幌巨蛋,但是辦個演唱會綽綽有餘了。

話回到つどーむ會場,相較於大通會場雪像、薄野會場冰雕,つどーむ會場則是以"可以讓小孩子跟大人同樂"為出發點的會場,所以就有一堆冰梯雪上摩托車供小孩子們與家長同樂,以為有什麼看頭的我真是太甜了。現場幾乎沒有像我這個年紀的人,一股有種闖錯地方的感覺。加上已經是雪祭最後一日,雪都已經髒到不行,逛不到一小時就打道回府,至少以後有人要來札幌看雪祭,這個會場可能不太適合。

lab的外國留學生出遊地選在函館,這次是第三次去函館了。每次都認為自己不會再去,結果反而變成去最多次的人,除了札幌跟京都,不知道不覺函館也越來越熟悉了。

2009年2月21日 星期六

會話課期末聚會 (02/10 火)

會話課的最後一日,kaya找了班上的人吃晚餐,順便聚聚會,會話課雖然是所有課中最常有互動的課,但往往都是下了課大家就鳥獸散,沒什麼好好吃飯的機會。

武藤君雖然才28,小孩都有了,雖然是奉子成婚。
平常不太說話的安該耶魯san意外是個話多的法國人。
思考特仍然是個無口,雖然我還是不懂為什麼華人不愛說話就是悶,美國人不愛說話就是沉穩。
maruku講一講就跟安該耶魯san戰起法文來,說法國人是歐洲人中最被討厭的國家。(可是maruku你還是講法文啊XD)

續攤果然是很日式的文化,今天一講到續攤,大家都面露難色,有的乾脆別過頭去。當下突然有些錯愕,現在似乎很習慣早早的吃完一餐,然後再找一家續攤,或許是回到宿舍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才好吧,當漸漸習慣這裡的生活後,不到十坪的空間似乎很難裝得下只有一個人的情緒。

晚上聊了一些,我想,大家來日本,還是快快樂樂地玩就好,其他的......就別想太多了,我們都只是過客,偶爾在札幌相遇罷了。

卡拉ok與以為不用錢的超大聖代 (02/09 月)





冰雕的往生室(吸煙所)(誤)




一起來便覺得腰酸背痛,但最痛的其實不是那些痠痛,而是膝蓋。在雪地走路最傷的其實是膝蓋,因為雪地不平,加上因為怕摔,身體的重心都放很低,比起一般的山路,雪中的山路特別傷膝蓋。

下午跟akane的學長第一次碰面,第一次進日本的卡拉ok店,唱了晴れハレゆかい,還有矢島美容院的歌,日本歌手的音域都其高無比啊,降key就難唱,不降根本不能唱。不過,光看歌本就嚇死人了,光日本歌的部份就比電話簿還要厚,加上還有英、中(全部是繁中字,看起來就很舒服啊...)、韓也是整整一大本。(不過五月天的部份竟然沒有第一二片的芭樂歌,只有最近幾張的)

搞笑的是,我們沒有弄懂日本卡拉ok的消費方式。這家的消費方式是先點一個甜點或是飲料(或是喝到飽的bar),然後再加上每小時315去算,店員要我們選點心的時候,我們會錯意,以為點心是送的,包含在那每小時315裡面,結果就很歡樂的在那苦惱要吃什麼。

"真的嗎?這個915圓的聖代也可以嗎?"

"喔....應該是沒問題的" 店員突然愣了一下,回了這句。後來結帳我才瞭解,店員說的沒問題應該是說"沒問題的,這一個人應該吃得完"的意思。幸好,算下來也不貴(平日中午冷門時段),大家也都唱得很慶幸,也算是很值得。唱了三小時加上點心,四個人平均下來每人只要日幣七百,真是很划算。




至於薄野會場的冰雕展,不提了,也沒什麼好提的。晚上的晚餐是風月大阪燒吃到飽,感覺這種東西要吃飽真是很容易,三人不過吃了三輪就掰了。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雪中瘋狂步行@美瑛 (02/08 日)













早上五點整,被手機震醒,睡三個多小時果然不太夠,不過只包檯六小時的關係,匆匆走出了網咖。

冷,超冷,可能是目前這輩子待過最冷的地方,像個白癡一樣的在寒風中走,順便找了昨晚遇到那個台灣參賽者的作品(最後面那個關公像),在這種溫度下雕刻,也真的辛苦這些選手了.....

搭上往美馬牛的車,去看去年匆匆略過的美馬牛小學校。美馬牛小學校因被選為北海道街百景之一而出名,吸引了大量的觀光客。據milly寫,她費盡千辛萬苦才從美馬牛走到小學校,然後又氣喘噓噓的趕回美馬牛,害我以為是多遠的路,結果走不到十分鐘就到了。學校週圍沒有任何人,除了偶爾飛哮而過的車。

回到了美馬牛站,鄉村中的班距特別長,錯過了這班還得等上兩小時才有車。來說說美馬牛站吧,美馬牛(びばうし)這個名字其實是從愛奴語中的ピパウシ (カラス貝很多的地方)而來,而北海道另一個燒鳥很有名的美唄市(びばいし)也是從這個字而來。本來這個地方並未設站,後來是因為當地的農家地主大力斡旋加上火山爆發毀掉泰半富良野線,在重建時順便蓋的。現在雖然降格為無人站,但是卻有暖氣跟廁所,是個有機會打地舖的地方。

美瑛這次就不去景觀之路了,就上次光騎就要快四五個小時才繞得完(重點是最後還是下坡用飆的),想用雙腿走完實在是大不智,加上景觀之路的景觀中在冬天還能看的美馬牛小學校已經去了(拓真館不算的話),選拼布之路是比較明智的決定,於是,就開始了像瘋子一樣的三小時雪地步行。


能見度只有十公尺,你只能依靠偶爾的路標,經過的十字路口來定位你的方向。沒有騎著腳踏車的觀光客,只有冬季休業的民宿和餐廳,還有數不盡的楊樹。在津輕有所謂的體驗過去人們在雪地步行的行程,要價上萬,在這裡不用錢就可以體驗了,而且要走多久都隨便你。

美瑛被評為日本最美的城鎮,不只景美,連雪都比札幌美。為了拍照,我習慣把手套丟在雪地上(因為塞進包包裡還得再費好大的工夫才拿得出來),發現落在手套上的雪花就跟書上看到的一樣,頓時有種,"來這趟看到這樣的雪花,再辛苦也值得了"的感覺。到了札幌,你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雪,到了美瑛,你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雪花。(札幌下的雖然是雪,但過溼的關係,總是一沱一沱的飄......)


最後,看到了瑪麗與健的樹,還有繞到親子之木看了一下,回到了車站,天空竟然放晴了,自己還真是沒有出遊運。(笑)


















繞去富良野看了一下,但果然不出所料,在這一帶移動如果沒有車子,根本玩不到什麼,參觀了一下從北國而來(北の国から)的資料館就離開了,等夏天再來看薰衣草。



--
我習慣在旅程中排一段可以泡湯的點,這次選擇在上富良野中途下車,網頁上是說一下車就可以看到,但最後折騰了好一陣子,走了快一公里才找到。
池裡都是歐基桑或是老人,看來這個溫泉錢湯不怎麼吸引年輕人,嘿。









--
旭川雪雕